新的一年,伴随节后新冠感染高峰的回落,国内各行业逐步复工复产,配合各地陆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投资者情绪逐渐回归,A股市场吹起一股复苏的风。

开年以来北证50估值持续提升,大涨的核心逻辑在哪?


(相关资料图)

2022年中国和全球主要股市普遍表现不佳,但2023年开年以来经过一个月的反弹,各板块指数均逐渐向历史均值回归。

尽管A股各板块都走出震荡上涨的行情,但目前各板块估值与成长性仍存在明显差距,这或将导致未来各板块行情逐步走向分化。

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收盘,各板块的代表指数中,北交所的北证50是除沪深300外估值最低的指数,净资产收益率(ROE)则相反,是所有指数中最高的;估值最高的为科创板的科创50,净资产收益率排倒数第二。

从净资产收益率与估值的一高一低之间看,北交所具备质量更高的资产,却仍保持着较低的估值水平,即便板块之间的主流行业与规模大小不同,但这差距还是不禁令人充满遐想。

另外,还有一个令人有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板块指数之间的交易情况出现了分化的走势。

和去年相比,北证50和科创50今年以来的成交热度爬升相当明显,日均成交与涨幅出现了“量价齐升”的走向;而三板成指、创业板指和沪深300则不同,虽然行情整体也是呈现震荡上扬的走势,但涨幅远低于北证50,成交量也并没有明显放大。

分化背后或反映的是投资者偏好的变化,今年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有所提升。

北证50在兔年开市首周5天的日成交金额依次为7.75、23.95、21.64、16.04 和10.82亿元,在周二、三连续两日破20亿元,指数也连创新高,随后成交金额快速下跌,指数也跟随调整。

虽然综合来看,今年以来北证指数的日均交易水平爬升的幅度不高,对板块内流动性的提升有限,但与去年的行情相比,不可否认已经是相当值得振奋的开局。

结语

1月15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北交所扩大交易规模。

今年北交所的资金、上市企业数和交易制度的完善,可预见的仍将保持高效实施的水准,指数样本经过不断地调入调出,把2022年6月份上市后的优质股票纳入指数后,北证50指数关注度有望持续提升。

年内来看,北交所经过多次调低发行价而性价骤升的新股、市场冰点后交投情绪的回暖、优质上市后备军、陆续入市的各类资金,这些因素对北交所未来流动性的提升其实不容小觑,而流动性一旦增加,在这种极低的ROE下,北证指数的估值上涨仍存在不小潜力。

二月份落地实施的融资融券,有多家券商已经公布获得融资融券资格,也开通了投资者融资融券业务权限。

在这个点位的北证50,或许是不错的右侧买入机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