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随着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网络平台上不少年轻人直呼“存款不如买奶茶”。9月16日,在中国金融传媒举办的“dou 做金融明白人”科普直播活动中,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会首席经济学家顾雷直言,当银行存款利率破1%,就像学校取消了“保送制度”,年轻人必须学会自行“考试”成长。“我们与其哀叹利息薄如纸,不如主动升级避险技能,用稳妥的储蓄构筑起安稳、幸福的生活防线。”
顾雷指出,当前我国正进入低利率时代,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六大行活期存款利率已降至0.05%,存10万元活期一年,利息仅50元。“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看到存款收益微薄,觉得钱放在银行‘不划算’,从而产生了‘存款不如买奶茶’的调侃,这其实是部分年轻人对存款收益缩水的一种无奈表达。”
从理财意识角度看,顾雷表示,这种说法也反映出部分年轻人理财意识较为淡薄,只看到了存款利率低的一面,而没有考虑到储蓄存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其他理财方式无法完全替代的。
“今天的存款已不再是‘增值工具’,而是一个‘保险箱’。”顾雷强调,年轻人需要面对现实,需要理性看待存款与消费的关系。为此,他建议,首先,年轻人应该将自我消费转向自我提升,让消费成为“提升收入能力”的一种投资,而非短期“味觉快感”。比如用买奶茶的钱报线上理财课程、买专业书籍,或参与技能培训、学一门乐器,鼓励“学习型消费”替代“享受型消费”。
其次,储蓄存款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仍是重要的财务保障,可以应对日常突发状况。要让年轻人感受到储蓄不仅是“存款数”,更是对幸福生活的“掌控力”。
最后,储蓄存款还可以成为生活中临时突发开支“缓冲垫”。“今天的年轻人都会遇见几次亲友婚礼等突发开支情况,都会经历一次说走就走的激情浪漫旅行,有了充足储蓄存款就不会囊中羞涩,可以从容应对,不至于成为月光族或寅支卯粮。”顾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