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资回流中国市场。去年12月至今A股、港股市场有所回暖,海外资金也从2022年整年较为平淡的状态出现明显回流。
资金流向规模上看,A股、港股市场外资流入幅度加大,年初至今北向资金明显净流入。
分风格和行业看,年初至今受疫情修复主线获得较多增持,外资再度加仓蓝筹龙头股;从外资存量规模和占比看,消费、新能源占比最高且持续提升。
(资料图片)
中金公司认为近期外资流入背后可能包含美联储加息节奏缓和、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加码、经济面修复较快等有关。
以下为其最新观点:
近期外资回流中国市场。去年12月至今A股、港股市场有所回暖,海外资金也从2022年整年较为平淡的状态出现明显回流。
资金流向规模上看,A股、港股市场外资流入幅度加大,年初至今北向资金明显净流入。我们在去年10月底发布的《近期外资动态分析》报告中认为,2022年10月底时外资大幅净流出现象可能已经结束。2022年11-12月期间伴随节假日效应、市场消化政策预期等因素,外资流向有所反复,2023年初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外资大幅流入。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北向交易开通的10个交易日除首日为净流出外,剩下9个交易日呈现连续单日净流入,总计净流入规模805亿元,尤其1月16日单日净流入158亿元,同时年初第一周也是有史以来第三高的周度资金流入。截至1月16日,年初至今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达到799亿元(其中沪股通年初至今净流入388亿元,深港通净流入410亿元),相较过去5年同期不到300亿元的平均净流入规模明显扩大。作为另一参考的EPFR资金流向数据也显示A股、港股市场虽然2022年7月开始呈现海外主动资金净流出,但2023年重回流入,主动资金今年以来海外累计净流入超8亿美元。
分风格和行业看,年初至今受疫情修复主线获得较多增持,外资再度加仓蓝筹龙头股。年初至今我们观察到A股市场中外资持股比例上升较高的行业包括休闲服务、有色金属、非银金融、传媒等疫情链、周期性行业,对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通信行业有所减仓。从持股市值变化看,电气设备、食品饮料、非银金融、银行、有色金属持股市值绝对值增加最高。
从外资存量规模和占比看,消费、新能源占比最高且持续提升。家电(9.7%)、休闲服务(7.0%)、电气设备(5.6%)、食品饮料(5.2%)依旧为外资持股占总市值比例最高的行业,纺织服装、商业贸易、国防军工行业中外资持股占比较小。从外资持股偏好上看,QFII机构的持仓集中于银行(36%),北向资金主要集中于食品饮料(14%)和电气设备(14%)。
我们认为近期外资流入背后可能包含多方面因素:1)美联储加息节奏缓和,全球流动性环境边际好转。伴随着美国通胀高峰可能已过,全球市场对于美联储未来加息的预期放缓。近期公布的12月美国CPI数据同比上升6.5%,环比两年多以来首次录得负值,进一步验证了通胀有所缓解且可能已过高点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全球市场流动性环境呈现边际好转的迹象。2)国内政策变化下,压制经济的因素有望逐步缓解,近期经济基本面修复预期较快。2022年底国内疫情、地产政策出现较大变化。在疫情政策优化下,近期国内疫情呈现逐步过峰态势,市场预期消费有望逐步恢复;2022年12月先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工作会议等持续强调稳增长、扩内需、稳地产,相关政策近期持续落地;地产板块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步发力,1月5日住建部表示要因城施策,近期央行发布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银行信贷工作会在重申差别化房贷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从供需两端释放进一步积极信号。此外,2022年国内通胀率仅1.8%,相比主要海外经济体具备政策空间。3)部分产业政策的边际变化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海外投资者较为关注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平台经济等产业的表态,以及近期部分产业领域的边际变化,如海外游戏版号恢复发放等。4)近期市场修复过程中,外资重仓的消费、医药等行业表现较为强劲,估值有所修复但仍有向上空间。外资重仓的股票风格经过一年余的回调后近期修复明显,我们拟合的A股外资重仓持股指数当前的前向市盈率为10.0倍,位于2018年以来的历史均值向下0.57倍标准差,和2021年2月的估值高点(17.2倍)相比相差42%。
综合来看,我们维持在去年11月发布的年度展望《翻开新篇》中的观点,对2023年A股市场持中性偏积极看法,去年底至今年一季度市场可能有阶段性机会。考虑到展望中对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中国增长企稳改善的判断正在逐步兑现,以及在中国龙头公司依然具备较好基本面和中长期估值吸引力背景下,我们预计2023年海外资金(QFII/RQFII加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相比2022年有所改善,预计全年可能在3000-40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