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周末一连串重磅政策利好的集中发布,二级市场也迎来了久违的反弹。从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到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还有减半征收印花税,无不刺激着投资者们的神经。
后续效果如何,变化怎么样,尚需要通过时间显现,这次我们主要和大家讨论的,是27号证监会下发的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政策。
对北交所会有影响吗?会有何种程度的影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规一出随即引来闪跌抛售,长期有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
减持新规的内容其实不复杂,从具体的规范内容看:
与过去的减持制度相比,减持新规将股东减持与破发、破净、现金分红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即上市公司股价出现破发、破净情形时,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减持套现,同时上市公司未进行现金分红或现金分红不达标的,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也不得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减持。
破发、破净、现金分红达标成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的三道红线。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大概有半数的上市公司会受到减持新规的影响,控股股东等将不能进行减持行为。
从二级市场的角度看,控制股东减持总量的举措,不能减持的股票,不用再担心供应暴增;稳定派息的优质公司,随时通过减持增加供应量,加上减半征收印花税,降费鼓励市场交易,直接缓解了当下二级场内经济疲软交投低点运行的情形,提振市场的作用在后面一段时间内持续显现的概率颇大。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出台后并没有直接施行,直接导致股东和高管抢跑,当日A股以高开全天阴跌结束,北交所从高开逾5个点到尾盘仅收涨0.44%。
与此同时,部分个股在周一周二开盘后不久出现大量抛售导致股价大跌的情形。
格利尔(831641)、创远信科(831961)周一、周二早盘均出现大量卖盘抛售导致股价大跌
回到板块内部,这波减持新政对北交所的影响大吗?
就前一段时间,犀牛之星研究院针对板块内企业的减持情况曾有过统计:截至7月31日,北交所内的大股东减持计划总计已达75份,比去年同期44份同比增长超过70%。
大概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在上市后符合减持条件后大股东会有明显的减持行为,概率不低。并且就上市后大股东存在的减持限售期来看,这个数据大概率还是比较保守。
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北交所内的影响范围还是不小的。
北交所或受减持新规影响最深,上市公司IPO定价需更加市场化
减持新规首先将产生直接影响的,是IPO新股的发行定价。
除了上市公司能控制的举措“分红要求”以外,另外两项“破发和破净”的要求影响的范围和幅度很深。
未来,新股的高价发行或将不再受到企业的追求了,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发行人不愿意自己的公司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发的出去融的越多越好。
但减持新规一出将会改变这种局面。因为高价发行的股票很容易破发,而按照减持新规,一旦新股破发了,如果股价不能站回发行价,那控股股东就始终不能减持股份。
另外,市场内的破净也实际存在很多公司中,有的公司甚至常年处于破净状态,但过去这种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形,因为不涉及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其实很难引起重视。
现在减持新规一出,破净公司的控股股东也不得减持股份,那么对于破净公司来说,先要套现走人就要为公司的“净值保卫战”努力了,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也会为保住公司的股价不跌破净值而努力。
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的统计,从各板块的破发率和每股净资产情况来看:
北交所内的新股虽然以低市盈率、低价发行著称,但和其他板块发行表现一对比,破发率仍然是最高的。这波最高的破发率,最接近每股净资产的均价,说是减持新政作用敲打作用最深的板块不为过。
但细想北交所定位,由于面向的公司群体偏向于更早、更新的问题,导致北交所内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弹性较大,同时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破发比例高的问题也有其合理之处。
而对准上市公司而言,在北交所想要满足不破发、不破净的目标,而又要避免发行价格定价过低影响募资金额,新股发行如何定价就需要更加市场化,结合北交所整体估值水平与沪深甚至对比港股同行业公司去综合考虑。
结语
回想那些打新必吃肉、北交所开市时鼓锣喧天的时代,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指数不断创下一次又一次的新低,新股破发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在北交所二级参与难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新规将实现二级市场套现和公司发展深度捆绑,俗话说上市公司都是二级市场生态的顶端,然后才是庄家、机构、散户,而这次减持新规可谓是直接扎中了那些一心割韭菜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要害。
比起减印花税和收紧IPO和再融资的直接效果,事实上减持新规对巩固投资者信心,维护二级市场生态更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