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古至今,住有所居,居有所安都是群众最向往的美好愿景。遂宁经开区富源路街道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党建引领的“金钥匙”打开了“三无小区”治理的“生锈锁”,让建安小区实现了“逆龄生长”。
建安小区建于2002年,为经开区南片区拆迁安置小区,占地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共有13栋、424户,常住人口1198人。车辆乱停乱放、私搭乱建、设备陈旧老化等“三无小区”常有的乱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
美丽大转身,从“脏乱差”到“人人夸”
(相关资料图)
“以前建安小区由于没有人管,车辆乱停乱放、环境脏乱差。”居住了20多年的69岁老居民刘女士说。2022年,建安小区被纳入“三无小区”治理工程后,管沟清淤、危墙维修、飞线管控等一系列的项目落实,刘女士的生活变了样,她说:“环境更整洁,居住更舒心,里面的小公园最舒服,我现在没事儿就去健健身、跳跳舞。”
“口袋公园”改造前后对比图
从大门“美容”、粉刷墙体、打造“四安精神”(小区安全、群众安居、家人安心、老人安享)主题文化墙等外部施工,拉升小区“颜值”,到车棚整改、排污改道等措施疏通小区“血脉”,再到插缝留绿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口袋小公园,拓展小区“维度”,建安小区“从面子到里子”完成全面提档升级,让群众住得安心、过得舒心、享得放心。
小区有文化,从“有颜值”到“有内涵”
在小区入口处,街道已经打造出了具有浓烈红色气息的宣传栏,广泛宣传宣讲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展示小区治理发展特色工作法与核心理念。在小区沿途,围绕“四安精神”主题,打造系列文化墙,以动化场景设计,还原群体记忆,展示小区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激发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
围绕党建引领“一老一小”服务需求,融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打造出小区综合服务中心“建安里”,并建设有以“老小”活动、小板凳课堂为主题的群众活动阵地“安乐窝”,集党建、群团、妇联、物业、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办公场地“同安站”,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方位服务,鼓励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协商议事,定期组织网格员、楼栋长等居民代表与物业、街道城管办、综合执法队和辖区单位代表召开党群联席会,实现共治共建、共享共赢。
暖暖人情味,从“无人管”到“有人治”
富源路街道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机制,发动群众“共商共建”。由南师路社区召集热心能人,发动小区党员带头,成立了小区5人业委会(党员3名),推选出35名楼栋长分别参与管理,搭建起小区“5+35自治团”管理架构,辅以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推进小区各项事务公示公开,并通过“云议事”“云票选”等多种方式,保障小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群众参与率。
以社区党委为一级,小区党支部为二级,业委会为三级,楼栋长为四级,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的“四级反应”机制,即楼栋长吹哨,业委会议事、党支部协调、社区党委统筹解决,破解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业主反映车辆停放难、充电难,我立即向业委会反映,业委会立即召集业主代表、楼栋长线上收集意见,小区党支部开会商议解决方案,再上报南师路社区党委,由社区向街道申报项目改造,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中,楼栋居民的车辆已经搬进‘新房’,用上了平价充电桩,群众点赞声一片。”小区楼栋长马敬文用一个案例诠释了“四级反映”机制。
为了破解三无治理“昙花一现”的问题,富源路街道邀请专家对建安小区治理工作进行经费测算,确保小区收益(物业费、机动车停车费)和支出(保安、保洁、维修等)基本持平,长久运营,达成长效治理的目的。
下一步,为实现“共富”目标,巩固改造成果,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富源路街道将针对小区内人群结构,重点关注文明和谐、济危救困、青少年成长,推出一系列人文关怀计划。
(全媒体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