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通讯员 哲思图/通讯员供图

为探索社区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广州市妇联继7月25日启动“广州市家庭教育骨干及社区教育工作者2023年赋能行动项目”后,紧锣密鼓开展“家庭教育走进社区赋能活动”,于8月6日—8日分别走进从化区、越秀区和增城区,为三区的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助力三区的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


【资料图】

增智赋能,法律先行

此次活动邀请了广州大学教育系主任、家庭教育专家曾小军教授开讲。曾小军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核心,深度解读了家庭教育的家长责任、政府责任、学校责任、社会责任和协同育人机制,并且就“家庭教育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分享,为从化区、越秀区和增城区的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和服务指导成效给予了方向。

课程尾声,曾小军满怀期望地说道:“对家庭教育要做到心中有爱、胸中有墨、肩上有责。”曾小军的课程,让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作为对社区家庭提供直接帮助的工作者,要对社区求助者用心倾听,真诚沟通;要深耕专业知识,做科学家庭教育观的传播者。

个性化研修,沉浸式体验

据悉,为满足不同区属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成长需求,切合各区家庭子女年龄段的教育需要,活动特设了个性化深度研修环节,通过组织既是工作者又是母亲的双重身份者参加活动,使其对如何破解家庭问题,做好指导服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领悟。

在从化区专场、增城区专场,面对“如何应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时代带来的亲子挑战”的问题,正面教育讲师李偲开启了一场特别的“头脑风暴”“亲子博弈”活动。在母亲和孩子站在不同视角看待电子产品,不断输出“利我金句”的互动下,李偲从心理学角度,引用丰富的现实案例,给出了专业意见:有效督促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采用正向沟通方式,给予孩子正向评价和关注。

增城区专场还提出“怎样科学安排孩子的寒暑假生活”这一问题。天河区骨干教师潘秀琼让工作者们体验了一把“家长权威语言”下本能的“不适”和“逆反”。基于此,大家一致否定了“给孩子命令式的假期安排”。经过群策群力,潘秀琼总结了假期安排的三阶段:“散养”式亲近自然;“圈养”式查漏补缺;“收心”式做好准备。工作者们从中领悟到:三阶段的实施,不仅需要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需要借助惯例表的规划制作和时间管理工具,也需要和善而坚定地有效跟进执行。

在越秀区专场,研修中提出:孩子总是“一错再错”,究竟是为什么?在工作者的“诉苦”声中,秦茵茵老师带动工作者自我反省、自我剖析,循序渐进指引工作者们意识到孩子的适龄行为和成长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引导和支持,家长眼中的孩子犯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错”。担任家庭教育工作的社区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掌握了对家庭问题展开柔性诊断和指导的方法,同步也解决了学龄儿童教养的困惑和焦虑。

面对孩子成绩起伏,父母如何当好“定海神针”?在越秀区专场,面对这一问题,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乐燕霞以有趣的游戏带领工作者一起探寻“神针”,了解“神针”和运用“神针”,即“觉察、接纳和行动”,觉察孩子的感受、看见孩子的渴望、赋能孩子的自我,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提供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在场的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对掌握“神针”欣喜不已,对从事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和干劲。

“家庭教育走进社区赋能活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仍需要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将所学所思所想所得转化为行动力。接下来,“家庭教育走进社区赋能活动”将陆续在其他区开展,“以点带面”,提升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为更多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及家庭教育社区工作者增智赋能,聚力引领家庭教育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陈倩校对 | 朱艾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