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新理财”即可关注!
雀巢集团创办于1866年,总部设在瑞士,在全球拥有300多家工厂,是世界上知名的世界500强食品饮料制造商。1987年,雀巢进入中国,至今已有36年的时间。根据7月27日雀巢集团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雀巢大中华大区的有机增长率为4.7%,其中定价贡献率为3.4%,实际内部增长率为1.3%,集团上半年总销售额增长1.6%,至463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3,517.17亿元。面对诸多波动,雀巢仍交出了超市场预期的半年报。为此,《新理财》专访了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他表示,雀巢大中华大区要在2030年前实现营收破千亿元。
文/本刊记者 赵新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插 图|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 张西强
《新理财》:您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对您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有哪些影响?
张西强:我认为我的经历与其他人并无不同,但是总结下来有三点比较重要。一是对于学习这件事,我一直坚持到了今天。中国市场的数字化发展得太快了,想做好市场并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学习,我觉得我一直有这种“终身学习”(Lifetime Learning)的心态,也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着。二是要目标高远、脚踏实地。从开始求学到后来工作的经历中,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拥有明确的目标。光空想肯定不行,还是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个岗位需要做的事情。三是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因为不了解所以要学习,要多问为什么,不要墨守成规。我一直保有这种好奇心,不满足于现状,总是想做得更好一些。如果别人评价我,可能会觉得我更实际、更落地、实操性更强一些,而不是只知道简单地讲一些时髦的词汇。
《新理财》:2023年甚至更远的未来雀巢大中华大区的方向、规划和目标是什么?
张西强:我在不同场合都在讲雀巢的方向和目标,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信念、使命和愿景,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公认的致力于NHW(Nutrition,Health&Wellness:营养、健康和幸福生活)的食品饮料公司,这是我们创立之初的理念,融入企业成长的每个阶段。在这方面,雀巢大中华大区与雀巢集团定位保持高度一致,并制订了中长期规划,目前雀巢大中华大区的营收在500亿元左右,我希望2030年前能够实现营收千亿元的目标。
雀巢是一家商业向善的企业,希望能够真正服务于消费者、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股东和合作伙伴,当然,也要有利于团队和团队中的每个个体,真正创造共享价值。在通往方向和规划的路上,我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此前至2023年是“打基础、瘦身健体”的阶段;2024年至2026年“修炼内功、强身健体”;2027年至2030年实现“高速奔跑”。每年都有每年的任务,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想做的事情,但是总的方向、目标和愿景不会改变。
《新理财》:雀巢在践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
张西强:雀巢一直行走在公益的道路上,这在我们总公司的财报中也有很多体现。我们不希望我们所创造的共享价值、获取的超额利润不与他人分享,我们认为,只有企业的行为战略和业务经营活动为所在社区和环境作出贡献、创造价值时,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雀巢存在150多年的原因之一,大家一起发展才会有雀巢的长期发展。
2023年是雀巢进入中国的第36年。1987年,雀巢在哈尔滨双城建厂,不断扩大我们的社区和供应链建设,帮助人们提高生活水平。为贯彻雀巢“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1988年我们在云南发展咖啡农业,培训当地咖农如何种植咖啡、提高种植产量、提升种植品质。30多年来,我们培育和帮助了近4万名咖农,向他们提供田间管理和加工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历经七代农业专家,其中有两代还是父子关系,我们的故事里有真传承。
在奶业方面,雀巢于2014年在哈尔滨双城投资建立了“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Nestle Dairy Farming Institute,DFI),培养了近10万名奶农,传授养好牛、提升好产量、产高品质奶的方法,并教他们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养牛办法。因为农牧业碳排放量很高,所以我们积极与同行交流,将雀巢在全球的经验推广给需要的合作伙伴。
此外我们在新冠疫情期间持续捐款捐物,我们过去的3年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3亿元。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并参与很多净碳排放、绿色环保、减排减速等活动。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只投入了时间、精力和资金,同时也圆满完成了总公司和集团公司交代的任务,尤其在节能减排、绿色供应链以及可持续采购等方面的工作,甚至做到了雀巢集团的标兵之一。
《新理财》:像您刚才说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等议题逐渐融入众多企业的发展实践中,雀巢在这些方面作出了怎样的成绩?
张西强:毫无疑问,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是当今社会的共同话题,我相信所有人都认可这个观点,这件事不是靠一个国家、一个公司就能做的,而是所有人携起手才能完成。
作为快消品“领头羊”企业,雀巢作出了坚定承诺,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以2018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基准,我们预计在2025年减少25%碳排放量,在2030年减少50%,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在100%到0的过程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碳排放路线图,并就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方案,达成每年详细 KPI(关键绩效指标)。
我们十分注重中国作为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地位,积极实现可持续发展承诺,加速品牌可持续发展历程,推动与相关利益方的合作。在雀巢的20多家工厂里,我们逐步实施节能减排、节水环保等项目,无论是温室气体排放,还是每吨单产能耗、水耗都在持续降低。在绿色物流方面,雀巢通过优化行车线路、减少空载率、调整运输方式、工厂直供、大量使用新能源车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在产品方面,我们研发了很多植物基食品,这些食品与动物基相比,碳排放量更低。
为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与消费者一道共建我们的绿色品牌,例如减少原生塑料的使用,目前国内使用原生塑料更便宜,回收再利用反而更贵,因为价值链、物流链更长,导致产品成品增加。所以我们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希望消费者接受这个理念。雀巢的所有工作场所都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并着重使用可循环、可降解的材料。另外,我们也积极与消费者一起通过捡拾垃圾、净碳活动、净化活动等公益行为,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此外,雀巢与阿里巴巴等24家企业共同发起“减碳友好行动”活动,并发布《减碳友好行动指南》,覆盖“低碳商品”“低碳物流”“低碳营销”三大场景。同时雀巢将旗下部分产品进入阿里巴巴的“88碳账户”,如果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会增加其碳账户积分,表示消费者是“减碳友好行动”的支持者。
今年,雀巢与先正达集团(中国)在山东桓台打造再生农业(RegenerativeAgriculture)示范基地,推动农业产品温室气体减排。同年,我们与拜耳作物科学(中国)在进博会上签署了水稻再生农业项目的合作协议,期待实践“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减碳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共同作出贡献。
《新理财》:雀巢是如何注重年轻人才培养的,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雀巢认可的?
张西强:雀巢之所以存在这么久,离不开不断的积累、传承和延续。虽然我在内部一直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因为雀巢不是家族企业,而是公众公司,但是雀巢的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和机会。
雀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年轻人是重中之重。我对人才挑选制定了非常清晰的目标,我希望雀巢的人才,一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商业向善的企业,雀巢要做正确的事,因此雀巢员工的商业价值观要正确。二是要有良好的学习力,每个人才都不可能将所有事做完美,因此在不同岗位历练时,无论时间长短,都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力,努力做到优秀。三是要有企图心,愿意把事情完成得更好,愿意付出更多,愿意取得更大的成绩。四是要有坚韧性,每个人都会经历起伏,要学会管理好自身情绪,并保有清晰认知,要足够坚韧。
结合这四点要求,搭配雀巢的导师制度、专家团培养制度、系统化的培训制度等,以辅导作为赋能手段,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当前,我们越来越认可年轻人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很多业务的一把手以及重要岗位的负责人都非常年轻,有的是“80后”,甚至是“85后”。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持续循环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才会越走越远。
《新理财》: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雀巢在业务、销售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面对消费者呈多元化、细分化方向发展,雀巢大中华区将如何布局?
张西强:数字化是市面上非常流行的话题,每个企业都在这方面努力,雀巢也不例外。消费品的诞生最终还是要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因此我们打造了消费者数字化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CDP)。为了更了解消费者的喜好,我们围绕消费者做消费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只有从产品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后,才能针对他们的喜好来做数字化转型,因为我们不是靠“软件”发展,而是靠“硬件”—产品。有了产品之后才能做推广营销,了解消费者喜欢的内容,我们根据这些喜好做精准投放,使消费者建立兴致。无论是传统分销,还是数字化分销,甚至是数字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项目我们都要持续跟进,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消费者在结构的最中间,我们要了解消费者、发展新产品,并与其沟通,通过营销和渠道等方式使产品信息触达消费者,并在整体过程中不断迭代、改进、学习,这是我们在数字化方面的整体思路。
我认为,现在的营销与传统营销在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工具。过去我们经常通过代理商帮我们做消费者分组,而现在,我们具备自行分组的能力,速度更快并且获取的数据量更大。数字化对我来说意味着效率更高、更及时,也更准确,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得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来。这是我对数字化以及消费者多元化布局的一些思考,我觉得我们现在只是在前行的路上开了个头,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理财》:随着“科技与狠活”等流行语的传播,背后体现的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忧虑,雀巢是如何消除公众的顾虑,保持品牌高质量发展的?
张西强:“科技与狠活”虽然听起来是一个负面词语,但是背后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尤其是包装食品材料不透明的担忧。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解决消费者的顾虑,使其了解产品的真正原材料,也就是所谓的“清洁标签”(Clean Label),我们把所有的原料、配方都写在标签上,清清楚楚列示出来,让消费者知道他的选择是什么,这是对消费者负责。
“科技与狠活”的流行和传播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好事。雀巢一直明确透明标签,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质量在雀巢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处于日常工作的核心位置。我一直都在说,质量是企业之本,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企业失去质量就如同无本之木,肯定不会存活很久,也没有信用可言。为了确保质量,雀巢对每个生产工艺的细节充分研究,伴随大量检验、检疫工作,确保产品处于最高生产标准和最高生产质量。
举个例子,雀巢的每批产品都会进行安全分析和检测,除此之外,我们对环境检测也同样特别重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能让消费者的担忧得到解决,让他们不会觉得我们有什么“科技与狠活”,或者有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科技与狠活”对我来说不是一个虚词,是消费者真正想了解的内容。作为生产企业,我们应该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来源: 《新理财》(公司理财)杂志2023年8月刊
声明:“新理财”微信公号所刊载文章、图片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与我们联系及时依法删除或修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