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户分离人员救急解难
江苏首例低保“省内通办”,南京办了!
6月5日,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我市积极推进救助“省内通办”,为人户分离人员救急解难。据悉,我省首例低保“省内通办”近日在南京成功办结,不仅为当事人撑起保障伞,更让人口流动大背景下的困难群体吃了一颗定心丸,遇急有助、遇困有帮,就近求助更暖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3月1日,江苏开始实行社会救助“省内通办”。通过户籍、居住两地协同,借助信息化手段,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速递”温情救助,为人户分离的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
今年48岁的韩某,患有精神疾病,户籍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长期在南通市海安曲塘镇生活,未婚无子女无兄弟姐妹,无业无收入无房产。早前依靠父母退休金接济,2021年其父去世,加上母亲年老体弱,境况日渐困难。属地社区将其列入重点帮扶对象,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并多次上门宣传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引导其至户籍地申请相关救助,但因种种不便韩某未能成行。
4月初,户籍、居住两地电话沟通、交流意见,初步判断韩某可能符合低保。如何更快、更好地为其申办救助?两地民政部门一致认为,“省内通办”,成为“最优解”。
4月23日,通过金民工程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省内通办”模块,海安市协助韩某异地申请低保,经两地协同入户调查、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公示等程序。
5月25日,我市鼓楼区民政局审核通过,并同步为其申请办理了低保内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精神三级残,2023年4月制证)。
“自6月起,韩某每月领取低保金、残疾人生活补贴共计1545元,并享受医疗救助、物价补贴、节日慰问等待遇,韩某基本生活有了全方位的兜底保障。”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徐贻珠告诉记者。
“省内通办”期间,户籍地一遍遍的电话沟通、指导、提醒,居住地工作人员一趟趟地上门,讲政策、收材料、陪同办理银行卡,令韩某深受感动,连称“自己赶上了好时候,感受到家的温暖”。
记者了解到,后续两地民政部门还将密切联动,定期做好入户巡访,协作开展动态管理,常态化落实对韩某的关怀照护措施和服务保障工作。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依托“省内通办”机制,密切联动兄弟城市,加大外地本市居民和本地常住“新市民”的救助帮扶力度,持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